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收益高的股票配资,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肃宗之所以能于短短的35天之中,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重创叛军,接连收复两京,除了由于前方将士的前仆后继、英勇杀敌和浴血奋战,后方军需补给“生命线”的畅通无阻,以及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士气低落等等因素外,就是与当时肃宗朝廷政局的空前稳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美联社称,根据英国政府于12日发表的这份联合声明,三国领导人支持美国、卡塔尔和埃及为推动达成结束本轮巴以停火的协议而做出的努力。声明称,“战斗必须立即结束,必须释放仍被哈马斯扣押的所有人质。加沙人民需要紧急而不受阻碍地接收和分发援助物资”。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揭开了癌症与遗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即谓这稳定的政局为平叛与收复两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因为它不仅在决定敌我双方存亡的紧要关头,及时地避免了肃宗朝廷内部勾心斗角、同室操戈、自毁长城的“内耗”与“纷争”,使前方将士得以保持旺盛的斗志与士气,无后顾之忧地同叛军进行殊死搏斗;而且亦令后方朝野内外同心同德,竭其所有、倾其所能地支援前线,支援平叛,两京的迅速收复正是这种“合力”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这局面的开创与李泌这个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
1、巧劝肃宗迎玄宗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九月二十九日,肃宗听到广平王李俶(chù)与郭子仪首战告捷,收复京城长安的消息后,喜不自胜,欣喜之余,又想到上皇尚远在蜀中,当即派宦官啖庭瑶入蜀中上奏玄宗,恭请上皇回京,同时急召行军长史李泌速还行在,李泌到达凤翔后,立即入谒肃宗。
肃宗见面就急不可待地对李泌说:
“朕已表请上皇东归,朕当还东宫复修臣子之职。”
李泌听后大为吃惊,因为此事如处理不当,非但会使玄宗与肃宗父子二人关系搞僵,反目成仇,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政局的稳定,以及平叛战争的胜负与进程的迟速。
所以便问:“上表还能够追回来吗?”肃宗答道:“已经走远了,恐怕难以追回。”李泌不无忧虑地说:“如此看来,上皇肯定不会回来了。”肃宗听后困惑不解地问是什么原因所致呢?李泌答道:“按道理和情势推论,上皇不回来是在情理之中。”肃宗听后不禁忧形于色,十分紧张地问道:“那如何办是好呢?请先生教我!”李泌淡淡一笑答道:“此事不难,请陛下稍安勿躁,现在请让臣再另写一份群臣贺表,恭请上皇东归。”
肃宗听后即命左右取过纸笔,命李泌起草群臣贺表。李泌不加思索,一挥而就,然后捧呈肃宗过目。肃宗读完表书,不禁为李泌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文笔感动得泣不成声。
遂说:
“朕始以至诚愿归万机。今闻先生之言,乃寤其失。”
于是立刻命宦官奉贺表入蜀,然后留李泌一起宴饮,并同榻而睡。
2、力保广平王李俶(chù)
夜间,君臣二人畅谈得甚为投机,李泌乘机向肃宗请求说:
“我现在已经报答了陛下的知遇之恩,因此,想要重新归隐山林,祈请陛下恩准。”
肃宗大为不解,便问:
“朕与先生这些年来风风雨雨,患难与共,现在已经到了同享荣华富贵之时,不知先生何故想要离开我。”
李泌回答说:
“我有五条理由不能够再继续留下来,所以恳请陛下能体谅我的苦衷允许我离去,使我免于一死。”
肃宗随即便问:“何谓五可不留?愿闻其详。”
李泌回答说:“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肃宗避而不答,便笑着说:“夜已深了,先生先安歇吧,这件事等以后再说吧!”
李泌见肃宗委婉拒绝复进而言之:
“陛下现在与我同床而睡,我请求的尚不能应允,何况日后在朝廷的殿堂上,我还敢能够有所请求吗?陛下如果现在不答应我离去,这实际上是在杀死我无异。”
肃宗听后惊诧不已,便颇为感慨地说:
“没想到先生对朕如此疑心,朕怎么能够杀死你呢?先生真是将朕当成春秋时期的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寡恩薄情的越王勾践吗!”
李泌见肃宗有些生气,遂赶紧说道:
“陛下您误会了,正是因为陛下不想杀死我,我才敢斗胆要求离去归隐;如果陛下真的杀死我,我怎么还敢再说要离去的事呢!再说要杀死我的并不是陛下,而是我所说的不能够留下来的五条理由。陛下过去待我如此之好,我有时遇事尚不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况现在两京已经收复,海内粗安,我还敢直言吗?”
肃宗思考了好一会儿才说:“朕知道了,你是因为朕没有听从你关于北伐的计谋,所以至今,对此仍耿耿于怀。”
李泌答道:“不是关于北伐之事,我所不敢直言的是关于建宁王李倓的事。”
肃宗听后有些沉不住气,忙说:
“建宁王李倓是朕的爱子,英勇果断,在艰难之际立了大功,朕怎么能不知道呢!可惜他受到小人的教唆,想要谋害他的哥哥广平王李俶(chù),图谋太子,朕从国家社稷的利益考虑,不得已朕才忍痛割爱除掉了他,先生难道不知晓这些原因吗?”
李泌回答说:
“建宁王李倓如果真有谋害太子的险恶用心,照理说广平王李俶(chù)应该怨恨他。但是,广平王李俶(chù)每当与我谈及此事,都涕泣呜咽,悲痛不已,称建宁王冤枉。我现在已下定决心,辞陛而去,因此方敢提起这件事。”
肃宗仍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又为自己分辩说:
“建宁王曾经于夜晚偷摸广平王的门,是想要害死广平王。”
李泌见肃宗尚执迷不悟,遂又进言:
“这都是居心不良的奸佞之徒所进的谗言,建宁王孝友聪明,怎么能够做如此不仁不义的愚蠢的事呢!再说陛下过去想要任用建宁为元帅,我请求任用广平王,建宁王倘若果真有谋害广平王而使自己为太子的野心,应当将我恨之入骨,而他却认为我这样做是出于对大唐王朝的赤胆忠心,与我更加亲密友善,我想通过此事陛下就不难看出建宁王的赤诚与坦荡。”
肃宗听完了李泌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语,亦不禁泪流满面,羞愧难当,哭着说:
“先生所说的话都非常正确,我现在已后悔不迭,但是既往不咎,我不想再听这件令朕悔恨不已、负疚终生的事了。”
李泌见已达到预期的效果,便说:
“我今天之所以重新谈起这件事,并不是要咎陛下以往的过失,而是想希望陛下能以此为鉴,慎重地处理好将来的政事,以免悲剧重演。从前天后(指武则天)有四个儿子,长子为太子李弘,当天后正图谋称帝时,憎恨太子李弘聪明,害怕对她专权不利,遂用毒酒杀了他,复立雍王李贤为太子,李贤心怀忧惧,就作了《黄台瓜辞》,并希望借此使天后感悟。然而天后不听,李贤最后还是死于黔中。他所作的《黄台瓜辞》,是:‘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现在陛下已经一摘瓜了,希望不要再摘了!”
肃宗听后惊愕地说:“怎么会那样呢?你录下这些歌辞,朕当书于条幅之上,以作为醒言警语的座右铭。”
李泌答道:“我只希望陛下能时刻铭记于心就足矣,何必要形之于外呢!”
当时,因为广平王李俶(chù)有大功,张良娣忌恨他,于是“谮构流言”,危及冢嗣,一场皇室之争已见端倪。
所以,李泌对肃宗谈及此事,广平王李俶(chù)亦因此免遭迫害。
这在当时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使广平王李俶本人免遭不测,肃宗朝廷避免了一场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悲剧的发生,保证了当时朝廷政局的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平叛与收复两京决战的胜利,因为广平王李俶作为三军统帅,如果此时遭致不测,以致决战之前主帅易人,势必严重影响军心士气,那么,平叛与收复两京的决战结果也就难以预料了。
所以,由此看来,李泌此举在当时具有特殊的意义。
3、玄宗为何不想回长安?
肃宗返回长安后,虽然一时亦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朝野上下庆祝两京光复的极度欣喜之中,但是,这种欣喜很快就为一种难以启齿的忧虑与惶恐所替代,而且与日俱增,令肃宗如坐针毡,心神难宁。
这即是两京光复,虽然叛乱尚未彻底平定,但是此时也可算是告一段落了。
而其父玄宗却迟迟未从蜀中返回,南北朝廷、一国二主的局面事实上并未因两京收复而有所改变。这样,玄宗滞留蜀中,对肃宗来说犹如他人酣睡于卧榻之侧,此乃万万不可。
因此,肃宗在收复两京之后,速迎玄宗还朝,以便将其置于自己的严格的监视与控制之下,真正使事实上的南北朝廷、一国二主的局面从此永远消失便成了当务之急。
其实,早在九月二十九日,接到长安光复捷报的当天,即派宦官啖庭瑶入蜀向玄宗报捷,并恭请玄宗起驾还京。当东都洛阳指日可下之时,肃宗复派韦见素入蜀奉迎上皇玄宗还朝,入蜀恭迎玄宗还朝的使者接二连三,急如星火。
十月初三,肃宗派去的使者啖庭瑶日夜兼程来到成都,玄宗见到肃宗派来的使者,听说收复了西京长安,现在又恭迎他回京,一时喜不自胜,及至阅完肃宗的奏表,又转喜为忧,惶恐不安,当即赌气地起草诰文回复肃宗说:“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来矣。”
难道是玄宗真的不想重返长安吗?
不是,重返长安是他在蜀中15个月来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只是因为肃宗奉表中有如上皇还归长安,自己则还政于上皇,重回东宫为太子以尽臣子之职的字样,大大地刺伤了玄宗,在玄宗看来,这是肃宗有意难为他。
因为在国家生死存亡之秋,自己弃京仓皇出逃,太子即了皇位,独撑危局,领导军民重创叛军,光复两京,已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自己岂能复位,再让肃宗去做太子?
所以,玄宗接连几天,心中郁郁寡欢,寝食不安。
后来,李泌给肃宗出主意,以群臣的名义上表玄宗,就说天子自马嵬与上皇分别,迄今为止,俯仰之间已一易炎凉,天子朝夕思念上皇,故恭请上皇速还京师,以使天子尽孝养之道。
果然不出李泌所料,玄宗得到群臣奏表后,忧怀顿释,高兴地说:“吾方得为天子父!”并“命食作乐,下诰定行日。”
十月二十三日,玄宗告别了滞留了15个月之久的成都,在陈玄礼、高力士等人的护卫下,启程东归。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一行抵达凤翔,随从禁卫600人,为避嫌疑,玄宗命令他们全部去兵解甲。肃宗则派李辅国率3000精锐骑兵前来凤翔奉迎护驾。
4、父子相见
十二月初三,玄宗到达咸阳望贤宫,肃宗闻讯前来奉迎,其时,玄宗在望贤宫中的南楼上,肃宗到后便脱下自己所穿的黄龙袍,换上紫绣袍,望着南楼下马,快速前行,伏身跪拜于楼下,玄宗走下楼来,弯腰抚摸着肃宗激动地抽泣着,而肃宗则伏在地上手捧玄宗的双脚呜咽不已,泣不成声。
玄宗要来黄龙袍,亲自给肃宗穿上,而肃宗却伏地叩头,坚辞不敢接受。玄宗情真意切地说:“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养余齿,汝之孝也。”
肃宗推辞不过,只好接过来穿上。这时,被拦挡在仪仗外面围观的当地父老百姓们,目睹此情此景,都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欢呼万岁!
肃宗亦为百姓的赤诚与热情所感动,遂令开仪仗,放千余人进来参拜上皇,看到玄宗与肃宗父子二人劫后重逢,众人悉高兴地说:“臣等今日复睹二圣相见,死无恨矣。”
礼毕,玄宗与肃宗一起步入行宫,进殿后,玄宗不肯居住在宫中的正殿,十分郑重地说这是天子的住地。怎奈肃宗再三推让,并亲自扶玄宗上殿。
进餐时,都是由肃宗先尝,然后再献上去让玄宗吃。
第二天,玄宗启驾回长安,肃宗亲自挑了一匹自己骑过的且很温顺的马给玄宗骑,并扶玄宗上马,然后在马前揽辔而行。行数步,玄宗止之,肃宗这才上马在前面引导,不敢在路中驰马。
玄宗睹此情景,一时颇有感慨,感到肃宗虽贵为一国之主,到如今反为自己垂鞭执鞚,似乎他自己又尊贵无上了。
于是,不无得意地对左右侍从说:
“吾为天子50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
侍从连忙应声附和,并欢呼万岁。
由此看来,玄宗对他的过失而致使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由治转乱并没有悔恨。
所以,胡三省对玄宗进行了极尖刻的批评:
“玄宗失国得返,宜痛自刻责以谢天下,乃以为天子父之贵夸左右,是全无心肠。”
5、政权的平稳交接
玄宗终于顺利地回到长安,他自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弃京仓皇出逃伊始,迄今为止已是一年有半。肃宗陪同玄宗进入长安,欢迎盛况空前。
从长安城西北的开远门至大明宫的丹凤门,一路上旗帜如林,彩棚夹道而立。长安百姓在路旁载歌载舞,欢呼万岁。
继之,玄宗进入大明宫,登上了含元殿,左相苗晋卿率文武百官跪拜称贺,君臣有幸再见,无不百感交并,热泪盈眶。朝拜仪式结束后,玄宗便径往长乐殿临时设置的太庙,向列祖列宗谒拜请罪,恸哭久之。
当天,玄宗便离开了大明宫,因为大明宫是当朝皇帝与百官治理国家政事之所在,何况这里已经易主了,所以,玄宗搬到兴庆宫去住了。肃宗多次上表请求还政于玄宗,自己仍回东宫为太子,玄宗派高力士劝慰而止。
十二月二十一日,玄宗登上了宣政殿,将传国宝玺正式传给了肃宗,肃宗痛哭流涕地接受了传国宝。
一个月后,亦即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的正月初五,玄宗复御宣政殿,授肃宗玉册,并加肃宗尊号日“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肃宗则尊玄宗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这一切表明至此方正式完成了最高统治权的移交,肃宗在历经近20年之久的磨难与坎坷之后,终于圆了名副其实的皇帝梦。
从此,玄宗作为太上皇,即在兴庆宫消磨排遣时光,不再过问一切政事。玄宗的归来,使肃宗的“心病”不治而愈,笼罩着许久的阴影亦一扫而尽。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收益高的股票配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李泌陛下李俶广平王玄宗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十大正规炒股平台_股票配资公司配资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