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限时冰点价年化利率低至2.46%”“审批通过可享受2.68%利率优惠”“三人成团股票平台有哪些,享受利率优惠”……年初至今,受促消费、拓市场等因素驱动,银行个人消费贷营销“花活儿”频出、利率持续走低,受到关注。
不过越战越酣的消费贷“价格战”近期出现了转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发现,不少银行从4月起上调了消费贷利率,部分营销活动也陆续退场。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银行调整消费贷利率有助于平衡促消费与防风险,避免过度“内卷”造成非理性需求增长、贷后管理困难、息差进一步承压等问题。
消费贷利率回到“3字头”
“最近收到不少银行客户经理提示,‘2字头’消费贷利率马上要上调了。”金融消费者马女士告诉记者。就在今年3月中旬,她在北京地区一农商行以优惠价格申请了一笔消费贷,年化利率为2.68%。
4月1日,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地区一支行理财经理表示,该行个人消费贷优惠利率当日已从2.75%起调至3.1%起,该产品申请3年内可随时提款,最高可以贷50万元。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了招商银行一理财经理,该名经理指出,目前招行消费贷产品利率已从2.85%调整至3%以上。北京银行一理财经理也告诉记者,该行“消费京e贷”产品最低利率已上浮至3%以上,“暂时也没有贷款利率优惠券了,后续会不会有,我们也在等通知”。
2025年3月以来,不少商业银行推出了消费贷利率“限时优惠”。记者注意到,这些优惠政策目前也在陆续“淡出”。比如,平安银行的“白领新一贷”券后年利率最低为2.7%、额度最高100万元,兴业银行“兴闪贷”优惠后年利率最低为2.78%、额度最高30万元,两款产品活动优惠均于3月31日截止。中国银行3月25日曾在手机银行APP中发布中银E贷营销广告,该产品最高贷款额度提至30万元,年化利率降至2.9%起。4月1日,记者查询中行手机银行APP发现,目前该产品年化利率为3.1%起。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龙俞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消费贷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低价竞争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大量借款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套利风险、信贷资金违规流向以及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此番消费贷利率调整,既是对市场秩序的修正,也是对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响应。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消费贷款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金融消费者利息支出,提高消费者申请消费贷款意愿,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消费金融积极作用。但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对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董希淼说。
业务长期发展需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办、国办在3月16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
在此背景下,发力消费贷无疑是商业银行助力激活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对于银行而言,发展消费贷也是优化业务结构、打开业务增长新空间的方式之一。
但过度“内卷”难有赢家。业内人士普遍指出,银行在大力开展消费贷业务过程中,还需探索更精细化、更具商业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消费贷竞争将逐步从‘价格战’转向消费场景等综合服务的比拼,机构要着重打造自营获客能力、优质场景挖掘能力以及先进科技能力,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之下,围绕重点客群不断迭代与打磨好精品消费贷产品与服务。”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记者。
龙俞安也提出,“银行需从‘价格战’转向‘场景战’”,将信贷产品与具体消费需求深度融合。同时,各大银行应结合AI技术深入分析客户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设计不同的产品,提高自身差异化竞争能力。对客户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警,避免客户盲目贷款与过度负债。此外,银行需要加强贷款资金流动监管,谨防出现贷款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的情况。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商业银行在拓展消费贷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客户分层策略,实现差异化服务。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创新产品设计,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许予朋
《中国银行保险报》实习编辑 李皓晨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韩业清股票平台有哪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十大正规炒股平台_股票配资公司配资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观点